|
        |
 |
|
|
|
 |
马晓星 |
|
马晓星,男,1975年生于江苏南通。2003年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年获聘为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岗位教授。马晓星博士的研究工作集中于面向开放网络环境的软件协同理论、技术和应用。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并作为主要人员参加了国家973计划、国家基金重点、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多项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两项已获授权。
马晓星博士曾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第3完成人)。入选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其博士学位论文系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09年获中创软件人才奖。
代表性著作:
1.Xiaoxing Ma, S.C. Cheung, Chun Cao, Feng Xu and Jian Lu. Towards a dependable software paradigm for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In J. Dong, R. Paul and L.-J. Zhang (Eds.) High Assurance Services Computing,Springer, 2009, pp. 163-192.
2.Xiaoxing Ma, Jian Lu, Xianping Tao, Yingjun Li and Hao Hu. A mobile-agent-based approach to software coordination in the HOOPE system. 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F, 45(3):203-219,
3.Jiannong Cao, Xiaoxing Ma, Alvin T.S. Chan and Jian Lu. Architecting and Implementing Distributed Web Applications Using The Graph-Oriented Approach . Softwar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33(9):799-820.
4.Jian Lu, Yingjun Li, Xiaoxing Ma, Min Cai, Xianping Tao, Guanqun Zhang, Jianzhong Liu. A hierarchical framework for parallel seismic application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3(10):55-59
5.Yu Huang, Xiaoxing Ma, Jiannong Cao, Xianping Tao and Jian Lu, Concurrent Event Detection for Asynchronous Consistency Checking of Pervasive Context. In the 7th Annual IEEE Intl. Conf.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
|
 |
|
|
|
|
 |
李涛 |
|
李涛,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政府津贴专家,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学用书”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计划专家组管理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10多项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的攻关工作,在IEEE Trans.Wirel. Comm.、IEEE Trans. Veh. Tech.、IEEE J. Sele. Areas Comm.、IEEE Signal Process Lett.、ACM Sig. Noti.、Protein Peptide Lett、Chaos Solitions & Fractal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国内外重要杂志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计算机免疫学》、《网络安全概论》、《信息系统容灾抗毁原理与应用》等学术专著及教材4本,其中《计算机免疫学》海外版在台湾出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9项,其中已授权18项(其余11项均处于公示期;29项专利中,其中24项申请者是独立发明人,3项是第1发明人,2项是第2发明人),并完成成果转化,形成特色鲜明的NP1000网络安全动态主动防御系统产品系列,产品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大装备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等,并在国内100多个地区、上千家单位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以第1完成人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市发明专利奖2次。
2009年获中创软件人才奖。
|
|
 |
|
|
|
|
|
 |
贺思敏 |
|
贺思敏,男,1968年生于山西。1986年至1997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算法学和应用算法学。
贺思敏博士论文研究可满足性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在计算智能局部搜索类算法的实验分析方面和算法设计的可读性变换方面做出了深刻而有特色的工作,受到学术前辈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博士毕业后,先后主持863、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等多个网络多媒体传输研究课题,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个符合MPEG-2/DVB标准的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原型和广播网与互联网对接的IP/TS网关,均已产品化并投入国内外市场;从这些重要应用课题中提炼出复用器的均匀复用和路由器的均匀交换两个均匀调度问题,其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领域顶级国际会议ACM SIGMETRICS和领域顶级国际期刊IEEE/ACM Trans. Networking,并已被国际同行引为研究工作基础。近几年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针对计算蛋白质组学最核心的问题——基于生物质谱技术的规模化蛋白质鉴定计算,带领团队在肽序列质谱图匹配相似性度量、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鉴定、规模化蛋白质鉴定的专用搜索引擎设计和实现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相关研究文章已先后发表在Bioinformatics,IEEE/ACM Trans.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等本领域著名国际期刊,在此基础上独立研制了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规模化蛋白质鉴定软件系统pFind (http://pfind.ict.ac.cn),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商业软件的水平,目前已经在国内十多个蛋白质组学/生物质谱实验室使用,并在国际评测中崭露头角。
2009年获中创软件人才奖。
代表性著作:
1.贺思敏,可满足型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博士论文,1997.
2.HE Simin and ZHANG Bo, Solving SAT by algorithm transform of Wu’s method.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14(5): 468–480, Sept. 1999.
3.Si-Min He et al. On guaranteed smooth switching for buffered crossbar switches. IEEE/ACM Trans. Networking, 16(3): 718–731, June 2008.
|
|
 |
|
|
|
|
 |
蔡开元 |
|
蔡开元,男,1965年4月出生于福建莆田。1980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 分别于1984年、1987年、1991年在北航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之后留校工作。1992年12月任副教授。1993年至1995年应聘在Centre for Software Reliability, City University, London工作, 任Research Fellow。1995年10月任北航教授。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为美国Purdue University的Visiting Scholar和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Visiting Professorial Fellow。担任Fuzzy Sets and Systems国际杂志编委、The Kluwer International Series on Asian Studie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国际丛书主编,并担任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96), Journal Systems and Software (200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2006),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2010)的Guest-editor。在20多种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发表5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可靠性与测试,软件控制论等。
2009年获中创软件人才奖。
代表性著作
1.蔡开元,软件可靠性工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K.Y.Cai, Introduction to Fuzzy Reliabilit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Dordrecht/London, 1996.
3.K.Y.Cai, Software Defect and Operational Profile Modeling,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Dordrecht/London, 1998.
4.K.Y.Cai, D.B.Hu, C.G.Bai, H.Hai, T.Jing, “Does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Behavior Follow a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Vol.50, 2008, pp1232-1247.
5.K.Y.Cai, C.H.Jiang, H.Hai, C.G.Bai,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daptive Testing for Softwar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Vol.81, 2008, 1406-1429.
6.K.Y.Cai, L.Zhang, “Fuzzy Reasoning as a Control Problem”,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Vol.16, No.3, 2008, pp600-614. |
|
 |
|
|
|
|
|
|
|
|
 |
|